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犀牛建筑网

查看: 213182|回复: 7

鸟瞰图真的一点用都没有吗?现在了解一下也不玩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8 16: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犀牛网校

问:出一套方案,一定要有鸟瞰?那么高的视点给鸟看吗?有什么实际意义么?有谁会没事上天看地球。

知乎用户,建筑设计师的回答

鸟瞰图当然有用,只是很多人误解了鸟瞰图的意义,甚至也误解了图纸的意义。


说来话长。
1 三维实物和二维图形关系,是介于符号映射与形象模拟之间的。


人类是三维动物,但人眼(除去微弱的视差导致的立体感外)却基本是二维的,也就是说人能够感知三维世界的关系,但却是以二维图形为媒介。什么是建筑空间体验?这里 @陈芒果说的很好,只有在运动中人才能感知到空间。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任何的图纸,从严格意义来说,都不能直接告知我们实物空间的效果,包括最写实的照片和效果图。二维的图纸只能是代表三维意义的符号,需要人们通过联想才能体会空间的真实效果。


其实人的感官几乎都是难以用符号传达的,所谓冷暖自知,告诉你xx度的水温,只是个符号,你必须自己接触过并记住xx度水的感觉,这个度数才有意义。


这里,图纸,文字,语言,都只是个符号,引导你去回忆某种已有的感受,而不是直接给你感受。


当然,从最简单的文字叙述,到比较具体的建筑图纸,到逼真的照片,再到大尺寸模型,虚拟现实,对感觉效果的传达是逐渐增强的,是从纯表意符号---模拟实际感觉的效果,并不是截然断裂的。而真正完美的应当是大脑插入式传感器吧。

2 理念和实物,可以说前者更为根本
伟大的柏拉图同志指出,万物的本质并非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那个实物本身,而是存于人内心的理念。正是这一理念才繁衍出万物的实体(大概意思),这种邪恶的唯心主义真是太荒诞了,可是却极为深刻的指出了人类创造活动的本质,并且在智力行业里有奇效。


好的设计师总是在心里先造出那个完美的设计,然后安排实习生把它画出来,施工队再根据图纸建出来。这有句古话叫"胸有成竹"。
前面我们说到,对实物的感觉无法复制,只能是用符号媒介代替,来传达感觉。柏拉图的理念,正是类似的逻辑:某一物体的本质只存在于理念中,我们可以造出实例,但只是一个符号物,无法真正表达出完美的理念。不过通过这些实例,另一个有共同理念的人是能够理解并看到实物背后的纯粹理念的。这里理念据说原文就是idea, 现在西方建筑教学喜欢讲idea说不好跟这个有关。

理念--实物--图形,这是表达的食物链。图形用于表达实物,实物为了体现理念,那么可不可以用图形直接表达理念呢?

3 让我们回到建筑。
建筑设计的效果图,既有感官模拟的功能,让你容易想象建筑的建成效果,但其实也不能表达充分,更多时候只是为了帮助你构想脑子里那个真实的建筑。平立剖也好,动画也好,本质都是符号+模拟,只是程度不同。


所以更多时候,成熟的甲方会直接要求类似的实例去现场调研,而不是满足于看几张效果图。而好的设计师,也不会依赖图纸,而是主动寻找实际的案例,以及各种适用的感受片段,最终形成脑子里那个完美理念。建筑师的这个理念,往往更容易像一个三维模型。因为想象建筑效果的主要困难,还在三维vs二维。


鸟瞰图恰恰是那个方便我们形成脑中理念模型的图纸。


很多时候,现场看房子都不如一张鸟瞰图更能形成清晰的理解,因为人还是理念动物啊,柏同志威武。

4 当提问者认为鸟瞰图无用的时候,其实已经陷入了一个误区,就是认为效果图是可以拟真的,并且把拟真作为效果图的唯一标准。
实际上,形成脑中模型才是更好的表达方式,通过概念研究,各种分析图,部分写实效果图, 模型,实际案例参观,电影动画体验,乃至诗意的叙述和启发,尽可能让客户在脑中形成清晰、深刻、有细节、有亮点,打动人的完整理念,了然于胸,才是PPT的最高目的。------算了,还是后脑勺插管吧。。。
拟真型的手段,和导向理念的手段,并不是冲突的,也不应该以一端否定另一端。

5 靠谱的轴测鸟瞰图和不靠谱的照片建筑。
在此基础上,让我们谈两个例子。


我们知道西方画家在文艺复兴时代发明了透视法,这是效果图界最喜欢的拟真人视图。而中国古画不但喜欢鸟瞰,而且还要画成轴测,这是为毛?其实这恰恰是艺术史的一大创造。山水之法,以大观小,早在宋代,沈括批评画家李成仰画飞檐,这种思维方法,可见题主的想法在宋之前就已经有了,并且沈括也已经回答过,还反咬一口认为人视图是荒诞的。。。。当我们把画作为导向理念的符号,而不是代替感官的模拟,才能理解鸟瞰轴测图。


正如手指明月,而手指不是明月,只是为了让你看到明月而已。


而轴测也比透视更容易把握,这也是工程图纸为什么喜欢用轴测图而不是透视图的原因。比如迈耶老爷子就喜欢画轴测图。

现实案例中,苏州园林特别典型,小时候参观网师园,整个人都震惊了,但是几次去想拍照和写生,都以失败告终,发现根本无从下手,无法用二维的方法表达那种神奇的空间感受。现在想起来,也需只有如古人一样做鸟瞰轴测山水画,反而能表达一二。


“以大观小”的思维智慧对于古典山水画的重要乃至对于整个古典甚至现代中国画的一以贯之。从中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中西绘画在创作思维上的截然不同,也就不会生硬地去套用西画的透视理论去评论中国画了。


感悟中国画之“以大观小”


反过来,也有一拨人以照片效果为目标去设计建筑,所谓的杂志建筑、效果图建筑,在照片里看着很好看,可是实际体验非常乏味,这也是我们很多建筑教学里容易犯的毛病,只知道奔着效果图做设计,忘记了三维空间的特殊性,被表达手段束缚了设计本身,所谓削足适履就是这个意思。


很多明星建筑师依赖平面媒体做宣传,就喜欢干这种照片唬人的事情,很不好,大家不要学。照片和效果图毕竟离三维空间的建筑差得远了,更不要说材质触觉气味这些。想想美颜相机大头照吧。。。愿天下业主不要再被效果图骗了。


解决之道,当在实体模型和案例体验,至少是三维动画。


6 结论
理解了 指向理念的符号vs对感官效果的模拟 这两者的不同,才能理解鸟瞰图的意义。


另外,后来西方画家也觉得透视图不顶事儿,于是有了毕加索四维降二维,而中国画反过来竟然符合西方人柏拉图的古老理念,但又在后来重补写实的课,这些事想起来也是蛮奇妙的


《下楼梯的裸体女人》 马塞尔·杜尚


丁文韬,闷声种大田的回答

其实这个问题问的是比较笼统的,为了认真回一个长答案,我把问题分成五个部分理解好了……


问题一:方案设计一味追求鸟瞰效果是否可取?

首先我要阐明的一个看法是:鸟瞰图上拼凑图案是极其低劣的玩法。如果不是为了召唤外星友人的话,此时鸟瞰图的意义跟请甲方吃饭送礼是类似的,突出一个投其所好。


纳斯卡巨画,只能从空中看。为何如此画在地上仍是个迷。现实中也有太多如此谜一般的设计……

接下来要强调的一个问题是:某些特定的方案具有特定的单纯性;很多时候,例如在学校里,一些单体建筑的设计中,室内空间或主透视或者“狗瞰”的地位是要高于鸟瞰的……


路易斯康的孟加拉议会

当然现实中,即使不去拼图案,也的确存在太多鸟瞰和总平相当霸气,实际空间感受却很鸡肋的规划/设计。相信大家也都会认同单纯把鸟瞰做的抢眼球是种很LOW的设计行为。我的一个老师很简单直白的描述了这种LOW:“自以为体块摆的很精彩”

太多惨痛的案例摆在我们眼前,一味追求鸟瞰图效果当然是不可取的。

问题二:鸟瞰视角的推敲操作对方案有实际指导意义吗?
我们追求的是好的空间序列和空间进程。其实对轴测/鸟瞰的推敲接近于建筑教学中的模型推敲。而从文艺复兴算起,这套图纸——模型的操作方法也有近600年历史了,其发展是相当成熟的,当然可以从中摸索到一条从精彩平面到精彩鸟瞰再到精彩空间的推进路径。提供创作出好的作品的基础和可能。


凡尔赛


圣马可广场(当然这个广场是逐渐修造的,不是一次设计完成)


迈耶的盖蒂中心


屈米的拉维莱特公园

设计的过程其实就是思想的不断表达。画鸟瞰不是一个所画即为所见的过程,而是一个在视线和笔头间搜索体验空间关系的过程。就是说重点在于画和看的方法,以至于最后像拉维莱特那样,包含了”崭新“的思想。外行喜欢看鸟瞰,但设计师不能仅仅为了给外行看而画鸟瞰,也不能只是像外行那样去看鸟瞰。

问题三:对于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可以用对总平面图和竖向图纸的控制与推敲,代替对模型、轴测和鸟瞰的推敲吗?
王澍老师如果听到这个问题的话,怕是会冷笑了。



王澍的象山校区


象山校区总平的确不好看,而实际的空间进程是另一种体验。


王澍认同这个总平是难看的,他的原话意思大致是:只有这个难看的总平,才能达到这种实际的空间效果。而众所周知,王澍做早期方案的确是徒手草图起轴测的,他把这归功于彼时老四校尚良好的基本功训练。至少在部分方案中,对鸟瞰/轴测的推敲是不可取代的。少了这一步,设计怕是没有了灵魂。

问题四:鸟瞰推敲的重要程度到底几何?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但不妨先看这两个案例:



阿尔罕布拉宫



卡洛斯卡帕的布里昂家族墓园

空间布局上,阿尔罕布拉/园丁园的空间布置是“属于时代”的,这种建筑与庭院的空间布局在中世纪欧洲是常见的,例如,阿维尼翁的教皇宫。


从鸟瞰的角度来推敲的话,不能否认阿尔罕布拉的高明之处,尤其是观察建筑与庭院的尺度对比和柱廊的尺度和做法,以及水景的布置,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个伟大的作品。


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与布里昂家族墓地类似的,我们不难发现:这两件杰作的动人之处,鸟瞰上皆难以察觉。


卡洛斯卡帕大家很熟悉了,他一个很变态的点在于:直接控制建筑的所有细节,也就是具有今天所谓的”工匠情怀“。他的许多前期草图描绘的不是鸟瞰上的空间关系,而是构造细节,强调空间的意境与实际的感官体验而不是抽象的画面。


至于阿尔罕布拉,它建于中世纪,而且是“建筑学之树”侧枝的穆斯林作品,受时代所限,设计理论上恐怕是空缺的。我的看法是:在这两个设计中,虽然以外部空间的体验作为主要内容,但对于鸟瞰的推敲,其实是很有限的。


这其实隐含着一个事实:鸟瞰图中难以体现设计的建构细节、材质质感、微妙的尺度和光影变化,乃至植物的搭配。而所有这些又构成了空间的气质和氛围,主导了参观者的主观精神感受,进而成为设计的重中之重。类似的例子其实还有江南的传统私家园林,但那又是另外一个体系了,就不多说了。


举例来讲阿尔罕布拉宫中的这个庭院,空间效果上很重要的一个贡献要素在于:很多可以立单柱的地方立了纤细的双柱乃至三柱。
中世纪的欧洲人会怎么做呢?可能会做粗重的罗曼斯克圆柱或是哥特式束柱。这种要素尺度一旦变化,空间的气质马上就不同了。


鸟瞰的功效是有限的,具体有多大功效,首先与设计内容有关,就是说设计到底想在哪一方面打动参观者,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其次,也与设计师的个人追求和其对”好“的定义有关。
今天的建筑学教学,为了弥补轴侧或者鸟瞰的不足,采用的方法一般是做大比例实体模型;再有就是近几年在虚拟实境方面的探索。

那么,最后的问题……


问题五:可不可以不画鸟瞰?
如果你是个不世出

安东尼奥高迪和古埃尔公园


总有这种不为常理所束缚,无法被归类也无法被模仿,仅凭借脑中狂想便能为世人留下7处世界遗产的杰出者存在。也许仅仅因为这个,许多事情就无法一概而论,我们也应该为所谓的“离经叛道”和“奇奇怪怪”的建筑多一丝容忍。的天才又有贵人相助的话,不画图都是没问题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8 17: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才算大师级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9 15:3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你的分享,么么,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 16:4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帮下,能私聊一下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31 00: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帖不回帖是非常的不礼貌和不负责任的~无论怎样楼主都是本着共同学习和共同进步的目的来的~所以一定要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8 16:54:48 | 显示全部楼层
DDDDDDDDDDDDDDD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0 15:3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帖子顶起来,顺便帮自己挣点金钱  支持犀牛建筑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1 15: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帖不回帖是非常的不礼貌和不负责任的~无论怎样楼主都是本着共同学习和共同进步的目的来的~所以一定要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BIM|rhino3d ( 沪ICP备19001822号-2 )

GMT+8, 2024-3-28 20:05 , Processed in 0.106375 second(s), 25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