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犀牛建筑网

查看: 23031|回复: 3

大连国际会展中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14 12: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犀牛网校
这栋全新建筑既反映了大连这座城市未来现代化的图景又反映了这座集港口、贸易、工业和旅游为一身的重要城市的传统。该项目运用了现代建筑浮动空间建筑设计,通过对现代会展中心类建筑的结构和组织的合理化组合、归并展现出了该项目的形式语言。

项目信息:
蓝天组Wolf D. Prix & Partner ZT GmbH
设计负责人:Wolf D. Prix
项目合作伙伴:Paul Kath (until 2010), Wolfgang Reicht
项目设计师:Wolfgang Reicht
建筑设计师:Alexander Ott
设计团队:Quirin Krumbholz, Eva Wolf, Victoria Coaloa
项目团队:Nico Boyer, Liisi Salumaa, Anja Sorger, Vanessa Castro Vélez, Lei Feng, Reinhard Hacker, Jan Brosch, Veronika Janovska, Manfred Yuen,Matthias Niemeyer, Matt Kirkham, Peter Rose, Markus Wings, Ariane Marx, Wendy Fok, Reinhard Platzl, Debora Creel, Hui-Cheng, Jessie Chen, Simon Diesendruck, Yue Chen, Thomas Hindelang, Pola Dietrich, Moritz Keitel, Ian Robertson, Keigo Fukugaki, Gaspar Gonzalez Melero, Giacomo Tinari, Alice Gong, Francois Gandon
建筑模型:Nam La-Chi, Paul Hoszowski, Taylor Clayton, Matthias Bornhofer,Katsyua Arai, Zhu Juankang, Lukas Allner, Phillip Reiner, Moritz Heinrath, Olivia Wimmer, Silja Wiener, Katrin Ertle, Maria Zagallo, Logan Yuen, André Nakonz, Arihan Senocak, Rashmi Jois, Sachin Thorat, Marc Werner
地方合作伙伴:DADRI Dali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UD Studio, Dalian, P.R. China
J&A Interior Design, Shenzhen, P.R. China
结构工程设计:B+G Ingenieure, Bollinger Grohmann Schneider ZT-GmbH, Vienna, Austria
DADRI Dali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Dalian, P.R China
声学设计:Müller-BBM, Planegg, Germany: Dr. Eckard Mommerz
舞台设计:BSEDI Beijing Speci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P.R. China
灯光设计:a•g Licht, Wilfried Kramb, Bonn, Germany
音频和视频:CRFTG Radio, Film and Television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P.R. China
气候设计:Prof. Brian Cody, Berlin, Germany
沟通管理:Dr. Nikolaus Breisach, Graz, Austria
HVAC系统,自动喷淋装置:Reinhold A. Bacher, Vienna, Austria
DADRI Dali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Dalian, P.R. China
立面设计:Meinhardt Facade Technology Ltd. Beijing Branch Office, Beijing, P.R. China
光伏电池:Baumgartner GmbH, Kippenheim, Germany
项目总承包:China Construction Eight Engineering Division, Dalian, P.R. China
建筑面积:117,650平米


大连是位于中国辽东半岛最南端,一座重要的港口、工业、贸易和旅游中心。随着这座沿海城市经历的一波波填海造地的变革,大连也将在未来十年彻底改头换面。
       该城市主要发展点:
       •  使集装箱码头远离人口密集的城市区域
       •  建立国际邮轮码头
       •  在填海造地的土地上,开发一个全新的CBD中央商务区
       •  通过跨海大桥的建设连接沟通不同的经济特区



大连国际会展中心在城市设计方面的主要任务是:能够在未来大连城市延展的主轴线端点上,建立一座具有地标性的建筑。而这座建筑将更多的聚焦在人们的精神感官性和国际社会性上。
       该项目所在地大楼前,恰与两条城市主轴线平行一致。贯穿于建筑立面的悬挑型会议空间,为建筑创造了空间的多样性,同时与周边环境又有所区分。多种剧场和会议空间由一锥形屋顶幕墙覆盖。建筑通过对空间内日光照射地位,保证访客和室内气候变化的舒适性。
       在这个功能协调和空间丰富的混合建筑中,项目综合了以下功能空间:
       •  会议中心
       •  电影院和歌剧院
       •  展览中心
       •  地下停车场,物品装卸和废物处理区


一层公共区域不同的入口保证了不同访客人群的接待。现有表演和会议空间位于入口大厅上方15.3米处。大剧院内可容纳1600座位和一个舞台,建筑的核心处临近的多功能会议厅可容纳2500座位。
       主舞台的这种布置形式,既可为传统剧院观众所用,又满足了多功能大厅的灵活性。主礼堂参照传统影院和戏院配备了相应的后台区域。这种组合方案也适当扩大了该空间的使用范围:从大会、音乐会、影院甚至到传统歌剧,只需要少量的额外投资便可满足使用。
       小型会议空间犹如排布在建筑核心周围的珍珠,在不同的区域间提供了较短的连接线路,这样在为在不同单元之间的转换节约了时间。建筑内,大部分的会议室和流线交通区域都有日光从上面直射进来。


通过在基本层剧院和会议空间的开放和流动性布置,创造一种城市结构的“广场”和“街区”概念。这种地址的识别性可以方便访客对于不同建筑的定位。这样在非正式的会议区,以及纳凉和餐饮区,还有大厅间、花园以及连接户外的视线范围内,为现代型会议都提供了可利用的空间。
       地下停车场的入口,卡车的装卸和废物处理区位于项目的西南侧,这样保证了入口车辆的交通。靠近海边一侧的主入口,满足于未来发展需求,包含了连接未来的游艇码头。


技术、气候和环境
       该项目的设计和发展焦点更多的立足于技术、结构及其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技术系统满足了建筑空间使用要求的自动化、隐秘性和无声性。
       大连大连国际会议中心中的这些系统工程,犹如一座建筑中的混合型城市。这栋建筑的技术基础设施,意味着我们必须考虑在这座建筑内部不同人流的交通流线,同时,要兼顾高标准的交通流线和艺术型建筑形态的舒适性以及建筑的高灵活性、低能耗和自然资源的低消耗性。
       技术区域位于地下基础设施方形网格内,位于垂直核心筒内部。尤其为会议区域提供了充足的空气以保证高标准的热量和声学舒适性要求。空气通过室内抬起的双层地板,从座位下面无噪音进入空间中。每节楼梯内的出风口单元组,保证了室内空气的分布均匀性。由此,室内人们带来的热量及热气流会上升至天花板并被系统吸走。
       可持续建筑的主要任务是要将能量损耗降到最低。这样一个最大的好处是避免了一天内由供需带来的波动。因此,有必要整合自然环境中的自然资源如:
       •  通过海水热源热泵满足夏季的制冷和冬季的采暖;
       •  低温系统的普遍使用,结合混凝土心墙作为蓄热体保证了建筑的恒温;
       •  建筑内大量的自然通风气流,将机械产生的冷热气流量降到最低。中庭成为由太阳能加热自然通风的副气候区域
       •  大量个别区域可以依靠独立附加通风装置进行通风置换
       •  大量自然光的使用既满足了人积极的心理效应,同时也将人工照明的损耗降到最低
       •  在建筑的外表皮将带有太阳能板的光伏产品整合其中。
结构
       基于三明治夹层机构基础上的建筑结构包括两个元素:“表皮”和屋顶。
       钢结构网架行距在5-8米间。建筑主体结构被抬高7米,由14个竖向钢结构承载构件和混凝土组成。连接屋顶和表皮的双层结构立面,内层玻璃幕墙,外层为铝板装饰飘带,创造了壳荷载结构。
       新设计与仿真技术的应用和当地造船商弯折钢板经验,使4万吨钢消耗量最大悬挑长度40米,建筑跨度达80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4 12: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看帖基本不回帖,后来我发现,这样不但会花掉我的金币,而且不厚道。于是我把这段文字保存在记事本里,每看一个帖子,就复制上去,以表达我对楼主的谢意,把帖子顶起来,顺便帮自己挣点金钱  支持犀牛建筑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6 09: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万岁,转载了,我会注明你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9 21:45:0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BIM|rhino3d ( 沪ICP备19001822号-2 )

GMT+8, 2024-5-3 13:56 , Processed in 0.048959 second(s), 21 queries .